北橫中橫自行車Z型快樂騎

D1:高雄->桃園->大溪->巴陵

高雄(高鐵)06:36->桃園08:14->中壢10:00->大溪

10:50(3/36.3K)(7/0K)->頭寮(7/5K)->慈湖11:50(7/6.7K)->阿姆坪(7/9.5K)->三民(7/12K)->水源地(7/16.4K)->羅浮13:50(7/22.9K)->榮華15:50(7/33.0K)(H510M)->高義(7/40.3K)(H529M)->巴陵17:00(7/48.2K)(H600M)(宿達觀山莊$600)

  這趟行程去年開始就已著手計畫,今年終於鼓足勇氣完成了。

  一人單獨旅行是孤獨的,享受孤獨是最好的理由。三橫一豎是熱衷鐵馬旅行者的重要指標,南橫已於2007年完成。中橫,北橫離家有點遠,能一次完成可省去南北遠距離的往返。搭高鐵能快速南來北往,早上第一班車又可打六五折,是不錯的選擇。

大溪

  桃園大溪康莊路和和平老街叉路口是北部橫貫公路的起點,7/0這個指標一定要留下記錄 ,證明我真的是從零開始。假日的大溪車水馬龍,在這台3台7和老街叉路口,交警們看來十分忙碌。11點了還不餓,先出發,沿路餓了再找餐飲店。離開市區不遠就出現7%,9%上坡標誌,看來這趟行程可一點也不輕鬆。

  慈湖因政黨輪替又恢復了往日榮景,大陸遊客湧入,更增加了不少人氣。繞

進停車場周邊湊熱鬧,快速溜灠了一下。北橫三大名橋:羅浮橋,巴陵橋,大漢橋,大都以紅色拱型造型為主,座落於大漢溪上,十分顯醒目。羅浮橋旁的復興橋(舊橋)粉紅色吊橋,最

能吸引遊客遊賞,是這裡的人氣王。

  羅馬公路聞名全台,遠在南部的我,也知道這條公路。羅浮是這是條道路的另一個端點,在北橫公路交叉口立了一個標誌,可惜旁邊的鐵皮上被噴了些不雅的文字,破壞了景觀。或許某一天,從關西鎮的馬武督,來趟羅馬公路加石門水庫的鐵馬之旅。

可是,用兩天時間騎這趟路,有點不划算。若當天來回,又得花上七個小時的高速公路車程。看來,還是再說吧。

北橫之星

  北橫之星的好,網路上的車友們讚賞有加。服務親切,免費的冰水蜜桃汁,不怕你喝。騎到這裡,不管你累不累,就算是趕時間,也一定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喔。上個廁所,補充一下水份,休息一下,往下的行程才會更順利。在這裡碰到來自台北的車隊,正準備出發回台北。每個人 都笑容滿面,有說有笑,一點倦容也沒有。看來他們今天的行程是完美無瑕的。喝過免費的果汁,我還是另外點了一杯飲料,坐在觀景台上休憩賞景,更顯得行程的悠閒自在。天色有點暗了,距巴陵還有一段距離 ,估計一下大約需要兩個小時,而且是上坡,為了安全天黑之前到達巴陵最好。再度檢查一下行李是否有綁好,續往前行。

榮華大壩

   榮華大壩前方不遠處就已可見河床上砂石裸露,看來它的功能好像即將失去。比亞外部落入口的擋土牆上,彩繪了許多藍腹鷳的圖案。這種國寶級的鳥,登山時曾在林道旁見過母鳥,莫非這裡是藍腹鷳的故鄉?隔天(11/08)早上從巴陵出發後,約在52K附近公路右側,突然一隻鳥飛向山壁,落地時只見白色的長尾羽,是藍腹鷳的特徵,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藍腹鷳公鳥。

巴陵

  轉個彎,粉紅色的巴陵橋就在眼前。在它的上游,另一座舊橋已功成身退,橋上裝飾著五顏六色的燈光,吸引遊客的目光,讓人緬懷過去在此留下的回憶。進入下巴陵村莊,遊客出奇的少,今天可是星期六呀。抬頭就看到三家旅店,走向印象中二十八年前曾住過的達觀山莊。年輕人問我是否要住宿,問明價錢$600,今晚就在此歇腳。

D2:巴陵>>明池>>南山村

        D2:巴陵->南山:巴陵07:00(7/48.2K)(H600M)->四稜(7/58.0K)(H1140M)->西村09:30(7/61.7K)(H1093M)->池端(明池)10:20 (7/66.5K)(H1295M)(73.5K後才是之字陡下坡)->照相(7/77K)11:30->棲蘭(7/86.8K)(H444M)->百韜橋12:00 (7/87K)(H324M)->棲蘭山莊12:26->獨立山12:40(7甲/5.1K)(H428M)->留茂安13:40(7甲/12.5K)(H592M)->四季14:25(7甲/18.4K)(H767M)->四季平台最高點15:25(一小段下坡後續上坡至南山村)(7甲/23.5K)->南山村16:20(7甲/29K)(H1151M)(宿隆達商店$300)

  經一夜充分休息,精神飽滿,體力恢復了。山中的早晨,過往的車輛不多,比較不會受到大型車排出廢氣的影響。過大漢橋,回頭遠望大漢橋,橋上方山頂有許多房舍, 那裡應該就是上巴陵。雖然我現在看不到拉拉山水蜜桃樹,卻似乎聞到了甜美的果香。 台灣人民的勤奮,令人敬佩,高山,河床,大海只要能長得出植物就有農民辛勤工作的足跡。

蘭陽溪

        八八水災重創台灣山林,才過兩個多月,在高屏溪高屏大橋下游 一大片沖積地,現已出現綠油油一片。

今天下午經過的蘭陽溪沿岸,從獨立山工作站開始,一直到南山村,河床上大型機具正在整地,河階台地也都已種下蔬菜糼苗,再過一個多月,大型卡車又會從這裡,一車車滿載著高冷蔬菜到城市販售。明天從思源埡口往南到梨山,又將看到滿山遍野的果園。願上蒼疼惜辛勤的子民,颳風下雨時適量就好。辛苦耕耘的百姓們,請記得在與山,河,海爭地的同時,也能學會謙卑,千萬別再有人定勝天的想法,敬天就好。

棲蘭

  馬告國家公園,在環保人士推動下,終於成立了。當然,反馬告的聲浪也不小。二十六年前曾經經過這裡,在我腦海裡現在卻只留下巴陵,池端,百韜橋,土場這些地名。 在明池設有山莊,從網路查看住宿費用,似乎不便宜。像我們這種習慣於野外搭帳蓬,住通舖的人,在這裡是找不到合法的營地住宿的。進入明池也得先購票才能入內賞景,聞名全台的歷代神木群,也得先在明池山莊登記繳費,才能搭接駁車進入,否則不准進入。看來這裡好像不是一般庶民的公園,它應是專屬於”好野人”的。我知道這一切規定,都是為了保護原始森林不被破壞,不得己的措施啦。但是說實在的,我心裡還是有點不平衡。還好,稍稍可以讓人釋懷的是,在明池靠近公路旁的圍籬,沒有完全遮蔽,從公路旁還可觀賞明池大部分的面貌。沒錢買票的人,就從圍籬縫中,拍張美麗的明池紀念吧。

  有些車友的記錄說過了明池是最高點,我還以為從此就都是下坡 。其實過了明池風景區,還有一段緩上坡,經實際記錄,在73.5 K後才是全部之字形陡下坡。台7,77K路標是網友們熱門的拍照點,不能免俗,路過的車友也幫我拍了一張。 陡降坡,一下子就到了棲蘭的百韜橋(海拔324公尺)。這裡的蘭陽溪河面寬廣,以距離來說,這裡是蘭陽溪的中游,記得在南湖北山的山頂,有一塊寫著”蘭陽溪源頭”的石塊。南湖北山高約3536公尺,而蘭陽溪的長度卻僅約73公里,由此可見其流經區域山勢之陡峭。從這裡往蘭陽溪上游騎,可見河流含沙量大,河岸邊沖積出許多河階台地,成為台灣重要的高山蔬菜專業區。

百韜橋

  過了百韜橋,一路緩上,行前對這裡的地形已略有了解。沿途除了民眾聚集的村落外,路邊是少有住家的。因此只要經過有雜貨店的地方,就停下來買些飲料,補充水分並且休息。原以為如此,大約在三四點就可以到南山村。沒想到,來到四季平台,一路筆直緩上的道路,似乎是沒有盡頭似的。只見從梨山武陵風景區下山的遊覽車,小客車一輛輛呼嘯而過。我認真的,用力的踩著踏板,前進的速度卻只能用龜速來形容。好幾次抬頭向前望去,依然不見聚落蹤影。好不容易騎到最高點,有段下坡,想想下坡後村莊就到了吧。沒想到陡下後馬上又來個陡上。真是的,那不是做白工了嗎?沒辦法,努力騎,天黑前總是會到的。遠處隱約傳來垃圾車的音樂聲,平時那單調枯燥的聲音,此時卻是特別悅耳的樂音,南山村就快到了。

南山村

  進入部落時天色已昏暗,網路上有車友提到,一進入村莊,就有一家商店(隆達)兼營民宿。不想花時間找其它地點,問明價錢一晚300,附近也有幾家餐飲店,晚上就決定住這裡了。

  *路況:1.巴陵到73.5K幾乎都是上坡。2.73.5K到百韜橋為之字形陡降坡。3.百韜橋到四季平台23.5K都是上坡。4.四季平台23.5K是最高點,之後有一小段陡下坡,但隨即 是上坡直到南山部落。

D3:南山村>>梨山>>大禹嶺

         D3:南山->大禹嶺 :南山村07:15(一路上坡至思源埡口)(7甲/29K)(H1151M)->思源埡口(下坡到武陵)09:55(7甲/45.1K)(H1948M)->南湖登山口(7甲/45.3K)(H1956M)->勝光(7甲/49.6K)->武陵農場10:40(上坡開始到55.7K)(7甲/53K)(H1831M)->志良(7甲/54.9K)->上坡高點(55.7K)->環山11:40(7甲/61.0K)(H1712)->清泉橋12:00(上坡起點直到梨山)(7甲/64.4K) (H1508M)->松茂(7甲/68.2K)(H1508M)->梨山13:45(緩下坡至合歡溪止)(7甲/73.6K)(8/81.8K)(H1959M)à照相(8/88K)->合歡溪(緩上坡至大禹嶺)(8/92.0K) (H1936M)->碧綠溪(8/100.3K)->智遠莊(109.2K)(H2304M)->松泉崗(108.200K) (H2482M)->大禹嶺17:30(8/112.5K)(14甲/41.7K)(H2562M)(宿大禹嶺$300)

        民宿老闆十分親切,閒話家常了一會兒,用過早餐後立即上路。第一關是越過思源埡口,核對地圖發現這裡正好是蘭陽溪和大甲溪的分水嶺,坡度是可以預見的。沿途向前仰望,只見前方公路一層層的隱約出現在山腰上,偶爾可見大小型車穿梭其中。途中休息時好幾次回頭看看來時路,蘭陽溪水蜿蜒在山谷中,靜靜地向太平洋流去。廣大的菜園,是辛勤的農民努力耕耘的成果。哇!真了不起,我居然騎了那麼長的一段上坡路。

思源埡口

  以前來思源埡口,都是為了登南湖大山,只到達登山口未曾在最高點停留。今天又來到登山口,自然而然就停下來看看,稍稍憶起當時登山時的神勇。過了思源埡口,路面變窄了,一早的辛勞汗水,換來這一大段的下坡,順勢而下,涼風吹來還會感覺到冷呢。張良的事蹟眾人皆知,為何會把這座橋取名為張良橋呢?不知道沒關係,會讓人聯想起張良的相關典故就好。大體說來,這一路到武陵農場叉路口都是下坡,沒多久,就到了。

武陵農場叉路口

        進出武陵農場不知有幾回了,未曾在這個叉路口觀賞山景。深秋了,中海拔的樹大都已轉黃,遠處有幾棵已紅透了,把山景點綴得更豐富。雪山山脈的幾座百岳清晰可見,小劍山,佳陽山,志佳陽大山,雪山,武陵四秀等,我曾在山稜上留下足跡。

  蘭陽溪山谷看到的是一大片綠油油的高山蔬菜,大甲溪山谷則是另一番景象,高山水果滿山遍野。這幾年來大自然反撲,給台灣帶來極大的災難,看看這遍陡峭山坡的果樹,不知何年才會停止開墾,希望是在災難發生前就已停止,當然更希望災難永遠不會發生。願神明保佑。

梨山

  梨山到了,接下來剩下30公里,其中大約有20公里要上升600公尺,算一算坡度約為3%(註),坡度不難,只不過是騎到下午時,體力已消耗得差不多了,騎來並不會太輕鬆。沿途果園,平時果農為了保護果園的安全,養了許多狗,可是卻都沒有把狗綁起來,任其在公路上奔跑。當遇到騎自行車的人,就狂吠一番,甚至追著車跑。我的帳蓬就這樣,被狗咬住硬拖下來。近來在公路騎車的人愈來愈多,或許有那麼一天有人會被狗咬傷。期望養狗的人家,把狗關好,綁好吧。

  *路況:1.南山村到思源埡口為上坡。2.思源埡口到武陵農場叉路口為下坡。3.武陵農場叉路口到55.7K山谷裡的家為上坡。4.55.7K到清泉橋為下坡。5.清泉橋到梨山為上坡。6.梨山到合歡溪約10K為下坡。7.合歡溪到大禹嶺約20K為上坡。

  *註:關於坡度,網路上討論得還蠻熱烈的,不管他們的結論是什麼。我的定義是:(上升高度÷行進距離)×100%

D4:大禹嶺>>武嶺>大禹嶺>>天祥>>合流

        D4:大禹嶺->合流:大禹嶺06:30(8/112.5K)(14甲/41.7K)(H2562M)->落鷹山莊07:15(14甲/38.9K)->小風口07:40(14甲/36.6K)->合歡山莊08:18(14甲/33.0K)(H3158M)->武嶺08:40(14甲/31.5K)(H3270)->合歡山莊(14甲/33.0K)->小風口(14甲/36.6K)->落鷹山莊(14甲/38.9K)->大禹嶺09:20(下坡至關興橋止開始上坡)(8/112.5K)(H2562M)->關原(8/117.4 K)(H2335M)->關興橋(約8/119.5K)(開始上坡至122.5K止才是一路下坡至太魯閣)(H2250M)->碧綠神木11:10 (8/128.4K)(H2188M)->慈恩監工站(8/132.9K)(H2062M)->新白楊道班房(8/142.7K)(H1659M)->華綠溪(148.0K)->洛韶(8/154.0K)(H1117M)->西寶(8/161.9K)(H828M)->文山(8/167.1K)->天祥13:00(8/169.7K)(H450M)->綠水合流13:40(8/171.7K)(H413M)(露營$200)

        看看天空應是晴朗的天氣,心想雨衣是不是可以不要帶,然而依登山的習慣,就算是晴空萬里的天氣,雨衣還是要帶。為減輕負重,暫時把不必要的行李寄放在民宿,回程時再整理即可。大禹嶺到武嶺10公里,上升700公尺,坡度約為7%(註)。是一段有難度的路程,不過若是從埔里直上武嶺,那才是真正的挑戰。要體驗台灣高山之美,合歡山是首選,不論你是開車來旅遊,或登山,或騎自行車,這裡四季皆宜。還沒到過合歡山的民眾,你一定要撥空來一趟。這次的自行車之旅,除了完成北橫,中橫的騎乘外,上武嶺也是此行的重要目的。早上車少,又是上坡路段,比較不會受到車輛廢氣的污染。計劃中,落鷹山莊也是住宿地點的選項之一,昨天在梨山曾先電話詢問,才知道現在已不能提供住宿。

落鷹山莊

  上到落鷹山莊附近的空地,發現中央山脈西側是一片烏雲,再看看花蓮方向的天空也逐漸被烏雲覆蓋,還好雨衣有帶上來。附近的山,不知已看過幾遍,每回經過展望比較好的地方,可能的話總要停下來,再多看它們幾眼。遊客中心,石門山,合歡山莊,松雪樓……武嶺就快到了。

武嶺

        拍一張武嶺的遠景,此時卻下起雨來了。收起相機,最後一段就不再休息了,加油。非假日,遊客不多,把自行車扛上武嶺地標,請路人幫忙拍張紀念照。一大早的辛苦都值得了。回程,雨勢沒有變大,沒穿雨衣還不礙事,一路下滑,很快地大禹嶺就到了。附近餐廳喝碗熱湯,所有的疲勞都消去了。

大禹嶺

  把全部行李重新裝載完畢,雨勢沒有停歇的樣子,穿上雨衣續往花蓮方向前進。雨中行車,不斷提醒自己,注意各項安全,沿途沒景可看。

合流        

一瞬間天祥就到了。這裡沒有雨,也該是午餐時間,脫下雨衣,鞋襪晾一晾,再兩公里今晚的露營地,合流就快到了。去年十月登奇萊東稜下山時,在這裡整裝梳洗。這裡是我最喜歡的營地,這次的行程是特地選在此地過夜,載了四天的帳蓬,就是為了今晚在這裡露營。

  *路況:1.大禹嶺到石門山登山口前為上坡。2.石門山登山口前到合歡山莊為下坡。3.合歡山莊到武嶺為上坡。4.大禹嶺到關興橋下坡,關興橋至122.5K隧道為上坡。5.122.5K後到合流全程下坡。

  *註:關於坡度,網路上討論得還蠻熱烈的,不管他們的結論是什麼。我的定義是:(上升高度÷行進距離)×100%

D5:合流>>太魯閣>>花蓮>>高雄

     D5:合流->高雄:綠水合流07:00(8/171.7K)(H413M)->溪畔(182.0K)->長春橋08:50(8/185.7K)->太魯閣09:05(8/187.5K)(H60M)->新城(8/190.9K)->花蓮10:30->高雄18:30(花蓮到高雄託運自行車$370)

 刻痕      席慕蓉

從霧裡出現 又再消失在霧裡
那一路唱著歌怎樣也不肯停下來的
歌者啊 其實
還是留下了一些痕跡
在濕潤潔淨的砂粒之間

如果你願意在水邊靜靜俯首
細看那砂質的河床 映著天光

在與你微笑的倒影重疊的地方
流動的軀體其實已經

在砂粒間刻劃出無數細微的起伏紋路

在光與影之間   記載著
碰觸時的顫動
和 割捨之時的纏綿

(摘錄自太管處景點解說牌)

  走過幾條自行車路線,我還是最愛太魯閣到天祥這一段。特別喜歡的騎乘時間是在黃昏前進到天祥,隔天早晨往太魯閣,這才是最完美的行程。為什麼?答案留給您自己去思考,體會。昨晚住宿的地點是合流露營區,其實真正的合流應是慈母橋這個地方。大紅色的斜張鐵橋,橋的兩端分別有慈母亭和蘭亭,是兩位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蔣經國先生所命名建造。

九曲洞

  九曲洞的景觀獨特,狹谷壯觀氣勢宏偉,在這裡更能體會中橫公路開路英雄的鬼斧神工。高聳的岩壁,立霧溪蜿蜒流過。這是台灣世界級的景點,近來偶有落石從天而降砸傷了旅客,為了絕對的安全,只要是路面露出岩壁的路段,一律都圍起來了。以前那種近距離俯瞰溪流,仰望岩壁,藍天的臨場感已消失不見了,甚為可惜。

  靳珩橋這是我在卅年前,北迴鐵路通車不久時遊中橫所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今天沿路沒看到靳珩橋,來到燕子口入口才發現,幾年前這裡也是崩坍嚴重,經整理後現在已改為東向西行的單行道。為了尋找過去的回憶,回頭再騎一次。現在的燕子口當然不容易看到燕子了,不過現在最吸引我的是眼前的吊橋,它是錐鹿吊橋,走過吊橋到另一端,就是赫赫有名的錐鹿斷崖古道,知道它已好久好久了,太管處用心整理出一段,讓遊客申請,改天應該去體驗一下。

長春祠

  長春祠是紀念建築中橫公路時,不幸犧牲生命的英雄所建。秀珍型的長春飛瀑讓人百看不厭,尤其是那年太管處在這裡的河床,舉辦狹谷音樂會,聽眾就坐在河床石頭耹聽大師們精采的演奏。今天再度造訪,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旋律,還在山谷中繚繞。

  太魯閣是中橫和蘇花公路的交會點,立霧溪也在此注入太平洋。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是重要地標,五天的北橫中橫Z型自行車之旅,也即將劃下完美句點。

全部里程:32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