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C+GOKYO朝聖之旅D5~D8

D5:Panboche公益活動

  4/25 D5 今天的高度將超過4000公尺,這個高度是一個適應的關鍵。行程表中安排在Dingboche住兩晚,就是要讓大家做高度適應。出發後不久進入杜鵑林,這裡的杜鵑還沒開,想像一下盛開時,應是極為壯觀。出杜鵑林,呈現的植物明顯低矮了許多,綠色植物已不易見,顯然春天還沒來到這個高度。步道上十分乾燥,兩隻狗從村莊一路跟隨著我們,走在隊伍前方追逐嬉戲,不時揚起灰塵卻是十分惱人。

  九點行至往高山小學的三叉路口,我們分成兩隊,一隊前往參觀高山小學並贈送一些文具與捐款。另一隊行進較緩慢者,則先前往中午午餐餐廳處會合。小學位於Panboche,規模並不大,其中一棟韓國人損贈的教室,被大風吹壞,目前正在整修中。經校方簡單介紹並捐贈文具,校方帶領我們一行人,參觀了他們的教室。其實我們捐贈的文具並不多,重要的是”趣健行工作室”的用心。去年底在坦尚尼亞,領隊也帶領隊伍前往孤兒院慰問捐贈。

Dingboche(宿)

  這兩天我拍了不少張AmaDablam山,原來Dingboche就位在這座大山的山腳下。Dingboche這裡的人口,看來還不少,還有無線網咖呢!大部分住家大都已轉型經營民宿,原來的馬鈴薯田,已改建為旅館。下午難得看到一家人正在犁田,種下馬鈴薯,下個月雨季來了,將呈現一片片綠油油的景觀,屆時山景將不再只是一片枯黃。

D6:Chukung高度適應

  4/26 D6 早晨起床倒了一杯昨夜的熱開水,到旅館門口想加點冷水刷牙,水龍頭無法轉動,打開桶蓋發現桶內的水已結冰。今天要前往Chukung做高度適應,Chukung是前往攀登Island Peak的最後一個聚落。一早往Chukung方向望去,Island Peak就出現在正前方,看來就像一艘巨輪正緩緩的駛向我們。

  我們沿著河谷前進,一出村莊,隨處可見小蘖及圓柏,再更往前行步道上則佈滿了大小不一的石頭。原以為愈接近Chukung,就可看到更清晰的Island峰,事實上卻剛好相反。途中右側冰河十分吸引我,它所呈現的幾何圖形,美極了。它應是AmaDablam山系的一部分。

  中午抵達Chukung,用完午餐原路回旅館。今天是最接近六千公尺以上高山的一天,山頂都罩著厚厚一層經年不化的冰雪。歷經一天的考驗,看來大家的高度適應都還不錯。

D7:Dughla(午餐)

  4/27 D7 昨晚飯後,領隊依例宣佈明天的行程。會後大家捨不得那麼早睡,大伙兒找到話題,聊得非常High。沒想到今天早餐已有一位隊友表示昨夜沒睡好,早餐也吃不下。好不容易領隊在第三、四天才忙完一隊友的感冒,才輕鬆了兩天,又得再忙碌起來,我們都希望全體隊員都能平安順利完成這趟旅程。

  離開Dingboche村莊先是爬上一座山頭,頓時視野遼闊,每一座高聳入雲的山頭,離我們是那麼的近,卻又是那麼高不可及。在寬敞的步道上走著走著,目光所及處居然有數十人在同一步道中前進。美景當前,除了猛按相機快門,幾次想大聲快樂地歌唱。隨及想到這裡可不是平地,還是安份些,在心裡輕聲唱著就好 ,只是這樣就沒人一起和著唱。

  Dughla看來好像就只這一家餐廳,別無分號。午餐時領隊陪同走得慢的隊員還沒到,大家盼望他能快點恢復。然事與願違,Eric和領隊到達時,我們的夥伴卻癱軟在椅子上。大家都上前來關心,從林口來的山社團員,有一人懂得按摩還主動前來協助。領隊交代一些重要事項後,我們續往Lobuche前進。剛出發就是一個陡坡,上方是許多悼念攀登珠峰殉難的雪巴人紀念石碑。向北望去,出現Pumo Ri,章子峰,還有許多我不認識的山頭。接下來的行程就是沿昆布冰河(Khumbu Glacier)前往Lobuche過夜。

Lobuche (宿)

剛到Lobuche,天空開始飄著小雪,進入房間後雪下得更大。向窗外看去,附近的屋頂上很快地就積滿了一層厚厚的雪。這種場景,是我第一次經歷。嚮導說這裡的夕陽很美,讓我很期待,三不五時我就走到餐廳的窗旁,望向近處的山頭,看看夕陽出現了沒有。雪停了,窗外山頭已照到陽光,看來夕陽應已不遠。只是來來去去走了幾回,就是看不到絢麗的夕陽。再向窗外望去時,只見天色已暗,期望中的夕陽,大概就是我已看到的那樣吧。

  天黑了,領隊和Eric護著隊友進入餐廳,途中他們遭遇了大雪,最後雇用馬匹,一路騎上了Lobuche。進入餐廳,夥伴們還是向前關心,給予適當的協助。出門在外,大家發揮互助合作的美德,奉獻溫馨的同胞愛。

D8: Khumbu冰河

  4/28 D8 Khumbu冰河長又寬,但是若沒有地圖對照,或無人指引實在很 難看出它是一條冰河。冰河上方其實是覆蓋一層厚厚的沙石,我們沿著冰河谷的邊緣前進。今天的路程有點長,中午先抵GorrakShep午餐,出發時已晚了一些,行進中又因有些狀況處理,抵達GorrakShep時已略為晚了一些。為縮短午餐時間,領隊準備了台灣帶來的速食麵及紫菜蛋花湯。然而,光是把水煮開就花了許多時間等待。反而不如過去幾天在午餐前都是先由副嚮導,先行至餐廳點餐,當我們到餐廳時,很快熱騰騰的飯菜就可上桌。

EBC

  下午的路程仍是上上下下,還好坡度起伏不大,步道中佈滿大小不一的石頭,得小心行走才能避免腳部扭傷。領隊給我們設定的最後抵達EBC時間是下午2:30,這個時間本來並不難達成,偏偏隊伍前進的十分緩慢,14:10才到達EBC。到了EBC入口的兩塊大石塊,大家忙著拍照,我實在很想繼續前進一探EBC內部實況。迫於團體時間及行動,況且此時我們只剩一位嚮導帶隊,只好打消這個念頭,就從門口向內拍張照片吧。EBC門口的兩塊大石,象徵性的做為營地入口,這裡已是我們此行的終點,然而對住在裡面許多黃色帳篷內的冒險家來說,這裡才是他們的起點呢。回國後,5/20 Ben傳來一則 mail:據報導日本七十三歲阿嬤渡邊玉枝老當益壯,十九日再度成功攀上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聖母峰),刷新她自己十年前創造的女性登頂者最高年齡紀錄。我們給她掌聲鼓勵,外加放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