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朝聖契易D5~D8

  10/18 D5 萬佛溝位於安陽市西南25公里的寶山山麓,在山 崖岩石上刻了許多佛、僧雕像。進入萬佛溝之前有一佛寺,靈泉寺世界最長壽的人,吳雲青先生(1938~1998)歸宿於靈泉寺。吳雲青一生遵循老子「道法自然」的生活哲學,行善吃素、勤勞簡樸。他潛心修練黃帝、老子祕傳的道家養生長壽內丹術,在日常生活細節上體悟禪機、遵循佛法中的戒行,學習易經、少林武術與太極拳。他的養生之道,在有生之年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馬氏莊園是今天參觀的重點。莊園是清末兩廣巡撫馬丕瑤的故居,現存建築保存完整,佈局嚴謹,古樸典雅,雄渾莊重,被譽為中原第一宅。馬丕瑤為官清正廉明,衷心報國,真心愛民,深受百姓愛戴。初任知縣時在大堂上懸掛:「不愛錢不徇情我這裏空空洞洞、憑國法憑天理你何須曲曲彎彎」的對聯。

  進入馬氏莊園入口牌坊,正上方匾額題字為「日新其德」。大畜卦彖辭: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山天大畜,下卦乾卦德為剛健,上卦艮卦意為篤實。內乾象徵君子自強不息,外艮如外靜光明篤實的人,其德日新又新,越積越多而成其畜之大。背面則書「懲忿窒欲」。損卦象辭:君子以懲忿窒欲。 以人道來說是克已的功夫,忿與欲招禍無端,君子重忍辱、戒貪。

  本次參觀部分為中區,本區分家廟和住宅兩大部分。家廟正門上方為讀書樓,讀書樓雖位於二樓,但是不設樓梯,子孫讀書時由大人架梯讓小孩上樓,隨即將樓梯撤走,用意是要子孩專心讀書,不讓到處走動。家廟正殿名為聿修堂,出自詩經‧大雅‧文王篇:「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住宅區又分成三部分,每部分皆由四個四合院組成。中間部分為正門入口,門口匾額題進士第。在參觀家廟後,轉往住宅區東側部分的四進正堂,堂名為 德有鄰堂比卦六二,比之自內,貞吉。六四,外比于賢,以從上也。六三爻,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君求良臣,臣求明君,彼此相親,是人生一大樂事。君子要先修己,自安其內,守正以俟命。君子亦當盡其心力,廣結賢人,親近賢明君主。四進東廂房是馬青霞故居,房外匾題思無邪齋。姤卦,姤遇也。馬青霞與國父相遇,是中國同盟會會員,民國時有「南有秋瑾,北有青霞」美譽。國父親題天下為公相贈。艮卦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一進正堂是 謙益堂。易經第15卦為謙卦,41卦為益卦。勉人時時要謙虛,謙受益,滿招損。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轉進中間住宅區是馬丕瑤故居部分,一進正堂匾題:整齊嚴肅。堂內以37卦家人卦為家訓,全文如下「家人利女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初九閑有家悔亡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六二无攸遂在中饋貞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上九有孚威如終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後方匾題剛健篤實,26卦大畜卦,彖曰:大畜,剛健,篤實。家人卦加上大畜卦的37+26=63為既濟的圓滿。二進正堂是和信堂,兌卦初九,和兌吉。中孚卦,彖辭: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兌卦和中孚卦都是四陽兩陰的卦。三進正堂是敬城堂,坤乾契應,艮卦的靈山。四進正堂為馬丕瑤故居,匾題修身堂,蹇卦,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之用貴在艮止之德,以免坎險之災。明示君子重在反身修德,以自保其時用。

  最後是住宅區的西側部分,這裡是次子馬吉樟故居。四進正堂是養正堂,頤卦:頤,貞吉,養正則吉也。 從養身,養德推而至養人、養賢,皆以正道則吉。蒙卦:蒙以養正,聖功也。蒙之養正,謂養之以復于正,養而不正,終蒙惑,惟養正之功,是為成聖之方。三進正堂無逸堂,

周公作無逸,相傳是警惕成王的話語。後方匾題致善 德。二進正堂求知堂。雜卦傳: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卦六四,初九:求而往,明也。一進正堂克己堂,復卦,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損卦克己的功夫。

  最後,老師要我們全體學員,在一進庭院,從正堂的門,往二進,三進,四進正門看去。發現,建築格局是由南而北,逐級而高,意為步步高升。升卦:柔以時升、允升大吉。

  天聖寺是由貞元集團董事長,發心發願所捐建,目前尚未興建完成。現由前靈泉寺增廣法師主持,寺院雖未完工,院內已有比丘尼進駐,過著簡單樸實的修行生活。

  10/19 D6 本次朝聖的主題其實還有文王契聖之旅,貞元集團捐建的羑里書院經多年籌建,幾經波折至今其實仍並未全部完工。今天啟鑰的部分,是羑里書院的主體建築。今天適逢文王3165歲誕辰,書院啟鑰後,舉辦祭祀文王誕辰追思會。經學會縝密的計畫,簡單隆重的文王追思會,順利依序進行。

  「一片甲骨驚天下」,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發現最古老的文字。所以,在安陽建中國文字博物,是再適切不過了。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整體建築外形象形文字的「墉」字,正門口有兩隻金色的「玄鳥」。這是有關玄鳥生商的傳說,娀氏女簡狄與二女沐浴,天上玄鳥產卵,簡狄取而吞食,因而懷孕生契,契即為商人始祖。因此,商朝人尤其崇拜玄鳥。字坊的建築外觀像甲骨文中的「」。博物館主體建築共四層,其中一至三層是展廳。

  殷墟宗廟遺址位於洹水泮,早上我們到羑里書院,這兩個地點的中間就只隔著洹水。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年代約為西元前14世紀末至前11世紀中葉。20世紀初因盜挖甲骨而發現,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開挖。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清末,殷墟才隨著甲骨文的發現逐漸爲世人所知。自殷墟發現以來,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由於盜挖販賣,甲骨流散世界各地。從這些刻有文辭的甲骨中已經辨認出5000多個單字,能夠認出來的的漢字大約1700多個。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的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現代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中演變而來的。

  10/20 D7 女媧廟在河北涉縣,先得往北行,參觀女媧廟後再往南,到鄭州住宿。出發前導遊就說今天的行程是很"緊張"的,實際完成後發檢視今天的時間表,真的是有夠緊張。

  女媧廟相傳就是神話中女媧氏「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山上的媧皇宮為奉祀女媧聖地,是祀奉女媧最早的古建築群。媧皇宮始建於北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建築布局依山就勢,全部廟宇建築在峭壁上,懸空而建,是河北省古代建築十大奇觀之一。建築群一樓為拜殿,二、三、四樓分别爲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梳妝樓、鍾鼓樓等都分列左右兩側。這裡是本次旅程中頗有古味的景點。

  從補天廣場到山上的媧皇宮約1.7公里,需時約1小時。由於距離並不算是太長,步道雖然陡峭,對多數人而言都可完成。

  離開女媧廟已過下午四點,這一段山路沒有高速公路,只是左右各一個車道的一般道路。今天是星期日,不知是什麼原因,在離開河涉縣的這一段路程,行駛於道路兩個方向的車輛,綿延數公里,居然大部分都是20或22輪的大型卡車一輛接著一輛。在上坡路段受到卡車的影響,車速就會顯得十分緩慢。剛開始遊覽車師傅,還守規矩依序前進,可是其他車輛卻從中間開出一條路來,很快超車後就已不見踪影。我們的遊覽車也開始藝高人胆大,跟隨小車從中間分隔線超車。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開上高速公路後,才得以解除之前讓人緊張的情況。

  10/21 D8 記得民國91年1月底我們一行四人登小關山,約下午四點回到停車處,心想可以上車回家了。上霖兄起動車子,試了幾次,車子總是動不起來。再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先把車子留在山上,先徒步下山。可是路程共需走32公里,才會到檢查哨。晚上十二點過後,終於回到檢查哨,派出所的駐警被狗吵醒,開門看看是什麼情況。我們走了八小時的林道,加上當天登小關山的路程共20小時,此時的我們真的是已精疲力竭。看到員警,就問他派出所走廊上水龍頭的水可不可喝。警察沒真接回答,就說那是黃河之水。我們楞了一下,了解到那是由雨水收集而來。接下來想套個交情,問他貴姓?警察卻說,他不跪著姓。看來得小心應對,當晚才能有個舒適的地方睡覺。在進生兄用心應對下,終於讓警察大人,自動邀請我們進到派出所內打地舖,還從房間內拿出一大包的麵條、雞蛋,罐頭。還告訴我們煮麵條需要青菜的話,可自行到菜園裡採。哈哈!好一個黃河之水天上來,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終於真的來到黃河了。

  搭氣墊船巡遊黃河是鄭州黃河風景區的熱門活動,「不登長城非好漢,不遊黃河心不甘」是這裡的宣傳口號,如此說來,遊完黃河我又新缺了一項,登長城。氣墊船開出碼頭後駛向黃河主河道,導覽員簡介附近景觀。主要活動項目是讓遊客遠眺山上的大禹雕像、楚河漢界及在沙洲停留。全程老師要我們體認需卦,水天需:黃河之天上來。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初九:需于郊,利用恆,无咎。(伯夷、叔齊、姜太公)。九二: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箕子)。九三: 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入黃河交界處)。九四:需于血,順以聽也。(中停沙洲)。九二變爻,既濟,潛龍,見龍,飛龍。

  遊艇碼頭附近不遠處,也有一炎黃二帝的風景區,走路就可抵達。山頭上有巨大的炎帝、黃帝雕像。最近十多年來,大陸開始重視重建中華固有文化。各省市舊有古蹟開始檢修,重建。每一處的規模,都頗為浩大。只是數十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創傷難以彌補。雖號稱數千年的古蹟,其實真實的情況僅有十多年而已。

  最後一個行程是新鄭的黃帝故里,這裡近年已成為兩岸共同提倡炎黃子孫情的地點。黃帝是史記記載中的五帝之首,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祀,以取得象徵性統治權的正當性。繫辭傳: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全部行程結束,午餐還是在緊湊的時間內完成,地點就在機場附近。這樣的行程,若不是鞏經理全程掌控,應該沒有人能有如此完美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