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手工水稻之一

整地

  香蕉園連續種了三年,是該重新輪作其它作物的時候。從小就看著父親在田裡水稻一期接著一期的種,其中的辛苦是眾人皆知的。有詩為證: 「鋤荷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種稻的過程在多年耳濡目染下,也略知一二,不過自己親自操作一次,才算有真本事。

  這純粹是一個體驗,只有一分多一點的面積,附近周遭也沒有水稻田,可能整個村今年就只有我種稻也說不定。想以大型機械種稻,成本會比一般稻農多出數倍,甚至沒有人願意代耕。在農業機械尚未發達時期,稻農憑著一頭牛,幾項農具就能生產稻米。既然如此,相信自己來種稻應該也可以完成(希望真的可以),況且我已有一台中耕機。參考種稻全程步驟資訊,其他所需的器具再一步一步去解決,目前還無法處理的是打穀機。還有幾個月的時間,看看到時能否借得到,或是自己製作簡易的打穀機。當然,歡迎看到這段文字的朋友們幫忙想想辦法。

  香蕉的塊莖不易腐爛,假莖和葉子的纖維也有韌性,中耕機是無法應付得來的,這是第一次整地前要解決的問題。不用大型機具,就只能以人力和時間來換取,一棵棵的搬到田埂邊。歷經連日的努力,已正式鬆土,並以人工方式填平低漥處。目前預訂1/20插秧,往後還有許多未知的事會出現,希望都能順利處理。

  (1/3)繼續整平田地,一把耙子、一台獨輪車,真的有夠費力。收工前再觀察一下,右前方似乎還是低了一些。預定進度1/10放水,到時那裡高那裡低就清清楚楚了。

鬆土

  (1/11)7,8,9德榮兄邀了一起去登日月潭四兄妹,連續三天沒有進度。昨天(1/10)是第二次翻土,一趟約只翻土30公分左右的寬度,一天內約來回走了100趟以上,這一天真的有夠累,比爬山還累。今天想在灌水前先把田地耙平(正式的機械整地不是這樣操作),因為我不知道中耕機能不能在水中順利工作。試了幾個方法,讓中耕機拖著木頭、木板,都無法成功,只好放棄。使用耙子一耙一耙的耙平,工作中腦筋還是不斷的想,是否還有其他可行辦法。剛開始,中耕機使用前進的方式無法工作。那麼換個方向,用退的如何?結果一試就順利成功,真是所謂的倒退其實也是前進。這一次的整地,一般正常是應在插秧前2至3天前,本田灌水後才做的。由於我無法確定,我的中耕機到時能否正常運作,因而將此步驟更動。

  (1/12)今天田地灌水,終於趕上爬山沒工作的進度。把軟管拉到後方較高處,這樣可以稍為把高處的土沖往低處。為了測試中耕機能不能在灌滿水的田中工作,趁著田地還沒全部淹沒,中耕機開往田中有水處測試一下。還好,一切順利,期望插秧前三天操作時,這輛這麼多”驫驫驫傌”馬力的中耕機,也能一切順利。早上09:30開始進水,居然到17:10才關抽水馬達,將近八個小時的進水,才灌滿整個田地,想想有水利灌溉系統的稻田,可節省不少能源及地下水的抽取。

  (1/14)昨天和今天到田裡時水田的水都乾了,昨天重灌水用了三小時,今天則約二小時才灌滿。今天生日,本來想去登屋我尾山慶生。可是,想想田地落差仍大,今天還是辛苦一點,看看能不能使用人工土石流的方式,藉用水力把較高處的泥土沖往低處,降低落差。

  農夫都是赤腳下水稻田的,如果穿雨鞋在泥濘的水田是寸步難行。我想到溯溪鞋不知是否可行,昨天買了一雙550元的防滑溯溪鞋,今天下田試了一下,行走起來感覺還不錯,過幾天再次整地後再下田走走看是否還是順暢。

  (1/15)早上要測試田裡的泥土浸了四天的水,中耕機是否能順利操作。剛始還能操控自如,不久雙輪深陷泥坑進退不得。找來兩塊木板,使用後退方式終於脫困。接下來就不敢那麼大意,只想找較高處泥土看來還較硬的地方測試。小心翼翼的操作,做完這部分就不敢再做了。在把中耕機開回路上途中,大膽的越過一段水較深的地方,糟糕,又深陷泥坑。有了一次輕驗,這次比較快脫困。不想再陷入泥淖中,另找路徑上岸。機器不能在水中操作(換大直徑輪子就可以),接下來最後階段的整地就麻煩了。或許花錢找人代耕,才是正確的選擇。

  自從香蕉砍除後,經常會看到一隻大捲尾停在已枯的椰子樹上。這幾天整地時經常有昆蟲從地下跑出地面,居高臨下的大捲尾,向下俯衝叼著小蟲又飛回高處享用,功夫真是了得。整塊田地就屬牠獨享,沒有其他鳥來競爭,或許面對這生性凶悍的鳥,其他的鳥都不敢靠近。

手工插秧

  (1/20)這是重要的日子。一早依與稻苗育苗場潘先生的約定,到萬丹取秧苗。剛到家得知地下水抽不上來,本田的水已乾,無法插秧,趕緊向叔叔借水,手忙腳亂中終於讓水進入田裡。正式體驗插秧後,發現進度慢了許多。除了因為技術生疏、本田泥土部分太硬外;用手指分開適當數量的秧苗時,花費了不少時間。看來原定的三天完工,可能得延長為一星期了。

  (1/21)從上週末氣象預報就不斷的報導,這個星期寒流來報到。插秧得赤腳下田,在冰冷的水中工作,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1/25)整整五個工作天,11個工作人次,終於完成插秧。使用右手拇指剝開秧苗,沒有分秧器具,經多次用力分秧,現在拇指已不太能使力,且有瘀青的現象,看來得休養數日才能恢復。這種純”手工”的耕作法,是沒有幾個人會這樣做的。

  從一開始我使用的耕作方法,和現在的稻農使用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這個網頁的標題有”體驗”兩字,仔細深入想想,要體驗什麼?體驗什麼年代的農夫生活?能體驗什麼?現代的稻農從整地到插秧、割稻、烘稻殼,碾米都是使用大型機具。只要有機具,一個人耕作個一公頃也不成問題。所以說到辛苦,我想可能也沒有以前那麼辛苦吧!所以關於那首詩:鋤荷日當午…,現代稻農其實幸福了許多。唯一不變的是,收入總是那麼的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