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米

出發

  原計劃去年11月底到瓦拉米步道走走,因事而更改行程。春節長假剛過,外出遊山玩水的人明顯少了許多,各觀光景點顯得更寧靜。從高雄到玉里路程約280公里,若只是為了走瓦拉米步道到此一遊,一般登山的人會在早上天還未亮就從高雄搭車前往南安,抵達後就直接前往山屋。這樣的行程,其實是很累人的,無法悠閒的亨受山林野趣。我們選擇先在玉里住一晚,這樣就可在高雄往玉里的途中,隨興到處走走逛逛,只要在晚上抵達住宿地就好。

  杉原浴場的開發,曾上報紙頭條。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這裡,附近的海邊可以餵魚,岸邊礁石可見許多魚兒悠游其間,甚是難得。

  已不記得是什麼時候,曾開車到水往上流一遊。大家都知道這是視覺上造成的錯誤印象,因此到此一遊的人,應該不會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大景點。近年開放陸客觀光,這裡居然成了國際觀光景點,大陸,日本,香港等東南亞各地遊客也都來了。遊客一多受到相關單位重視,停車場,廁所,步道等公共設施也就建設得更完善了,甚而還有專人在場服務。

東河

  東河舊橋造型獨特優美,河中的巨石是橋墩基石,一半是拱型另一半則以橋柱支撐,這樣的結構應是台灣獨一無二的公路橋樑。

  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成就了海岸山脈的成型,聯繫花東縱谷和海岸居民往來的橫貫公路共有四條,分別是台11甲、台30、花64、台23,今天特地選台23前往富里。道路迂迴於山間,東端沿途田園風光以泰源幽谷最為聞名。西端近富里有一處名為小天祥,有人說該地景觀並不遜於太魯閣峽谷。我發現只要是加上”小XX”的地方,其實是差很多,都是自卑與自大的矛盾心理造成。某地景觀美就直接讚美當地的特色,別再牽強附會於其它著名的景點而加上”小”,那可就永遠大不了。

玉里

  我們預約的民宿在過了玉里大橋附近,入宿民宿後已近黃昏時刻,騎著免費的腳踏車逛玉里。沿舊花東鐵路改造而成的自行車道,在跨越秀姑巒溪的舊鐵橋西端告示牌,簡介著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斷層,花東縱谷風景管理處在兩板塊交會處,設置了觀景點。記得多年前遊北歐,在冰島也曾經一遊這樣的景點,沒想到寶島台灣也有這麼一個地質景觀設置 ,值得給他按100個讚。

南安遊客中心

  進入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必需在管制站繳交相關文件,南安遊客中心及警察小隊位置是公園東端的主要入口。登山口還在前方台30公路0K起點,這一段公路的編號以前是台18,近年改編為台30。過去政府為改善東西部的交通,曾計劃興建新中橫公路通往玉里,這一段台18和阿里山公路的編號是相同的。

瓦拉米步道入口

  瓦拉米步道全長13.6K,和從南投東埔起始的八通關古道連接,是日據時期東西的越嶺古道。步道沿拉庫拉庫溪南岸山腰而築,全程上升坡度平緩,海拔只上升約六百公尺,若不是背負重裝,大部分遊客都可走完全程。惟若是單日往返,就要慎重考慮個人的腳力,體力了。

  步道上林木茂密,生態豐富,是老少咸宜的健行路徑。途中日據時期的駐在所,是目前保留較為重要的遺址,其它原住民的部落遺址,則較為缺乏。

  今天天氣涼爽,天空中幾乎佈滿了雲,遠處山頭還出現烏雲,擔心下午會下雨。走在步道常可聽見鳥鳴聲,預期可賞鳥還特別帶了望遠鏡,可是一路走到山屋卻一隻鳥也沒見著。隔天回程好不容易才看見一對紅山椒鳥及幾隻紅嘴黑鵯。

山風駐在所

  山風是入山後第一個日據時期的駐在所,這條古道是日人在台理蕃政策下的產物。再往前是山風瀑布,瀑布上方有座山風二號吊橋,目前還保留了以前”鐵線”結構,值得對照比較。

  佳心是規模更大的駐在所,玉管處規定從登山口到佳心,一般遊客不必申請可步行至此。過了佳心,則屬生態保育區,必需經過相關程序申請方得進入。

  到了黃麻,瓦拉米步道就已完成了近三分之二里程。我們抵達時已近中午,正好是午餐時間,用過餐就在此小憩一下,才續往前行。

瓦拉米山屋

  在瓦拉米日治時期曾設有日警駐在所、招待所、教育所、醫療所等。可見當時附近居住著為數不少的原住民。

  五星級和”有省錢(台語發音)”相似,山友喜歡將高山上不收費的山屋以此稱呼。其實在山上只要能避風躲雨的山屋,不論是否簡陋,都是山友登山途中的豪宅。瓦拉米山屋床位編號共32人,旺季時仍是一位難求,屋外還有數個營位。山屋前草地綠草如茵,廁所清潔,水源充裕,太陽能照明設備新穎,這樣的山屋稱之為五星級正名符其實。

  傍晚準備晚餐時,一對黃喉貂從廁所後方走到炊事區,似乎是聞到我們的菜香味。這是第二次見到黃喉貂,也是看得最久最清楚的一次。台灣生態保育觀念,一直在進步,現在登山常可見野生動物的踪跡。